新能源车电池自研策略与非中系市场现实困境分析
摘要
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已逐步进入成熟阶段,中国市场凭藉庞大消费规模与完整产业链优势,在全球销售量占比超过60%,成为该产业主导力量;欧美车厂在成本、技术与供应链整合度处于劣势,导致市场推进速度不如预期,特别是受电池量产能力不足,过于依赖亚洲供应商影响,难以摆脱被动局面;同时,在电池产业链成熟的中国市场,零跑汽车宣布自研电池包投产,该自研战略有效降低单车成本、提升毛利率,并透过子公司凌骁能源切入外部供应市场,逐步形成「造车+电池」双线驱动的商业模式,此举不仅改善财务结构,亦强化在供应链的主动权,成为中国车厂探索差异化竞争的代表案例。未来具备自研与量产能力的车厂更可能在产业链上掌握更多话语权,进而提高整车竞争力,而缺乏资金、技术或政策支持的车厂,则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被边缘化。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焦点,已从政策补贴的推动阶段转向成本控制、供应链安全与技术掌控力的较量,零跑的实践显示,电池不仅是新能源车的「心脏」,更是能否确保长期生存与盈利的关键。
一.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况
二. 车厂自研电池的战略动机
三. 非中系市场的电池供应困境与突破
四. 拓墣观点
图一 2023~2025年新能源车上半年销售量与渗透率
图二 2025年第二季三大市场新能源车销售量不同动力占比
表一 主要车厂电池自研路线比较
表二 欧洲与美国车厂面临新能源车转型的路线异同比较
